2016/04/25

風華、情性、權力:書法之美

風華、情性、權力:書法之美

書法的線條的獨特性,在於具有豐富的質性與內容性。

古人藉由文房四寶,將文字書寫成更具人文素養與不同的面貌。歷朝歷代諸多筆跡,演繹出文化積累的多層面貌,也敘述出書法的多元意涵。

透過書法作品不僅是觀看其視覺藝術,深入的過程中,可以逐漸感受到書家的個人情性;不斷的探索中可以發現:書法的文化意涵中,還有更深刻的意義。

2012/02/06

心外無法

心外無法

40X135CM
宣紙
鈐印:蔡耀慶印、萬法歸一、志於道。

2011/10/29

造物無言



造物無言,朱文,青田石
2.4x2.4x7cm

「造物無言卻有情,每於寒盡覺春生。千紅萬紫安排著,只待新雷第一聲。」


造物何需多言,言亦言之不盡。
言亦造物之物,造物何以無言









2011/10/25

花氣襲人






花氣襲人

朱文,泰來石,無紐
3.6x3.6x7.6cm

「花氣襲人知驟暖,鵲聲穿樹喜新晴。」原是陸游《村居書喜》中的一句,後來《紅樓夢》,將這句中的「襲人」做了轉用,成就一樁韻事。放在學校課本上時,又有新的模樣,因為詩中描述的「花氣襲人」,可以解釋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的現象。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,而花香分子在空氣中也是如此,所以人們可以聞到花香味。分子的運動我們無法直接感知,透過可顯的現象而被掌握,如同諸多世事一般,無論如何修飾,依然隱藏不了蹤跡。


詩見陸游《劍南詩稿》卷五十:紅橋梅市曉山橫,白塔樊江春水生。花氣襲人知驟暖,鵲聲穿樹喜新晴。坊場酒賤貧猶醉,原野泥深老亦耕。最喜先期官賦足,經年無吏叩柴荊。(《村居書喜》)

或者正如《大唐三藏聖教序》中所言:像顯可徵,雖愚不惑;形潛莫睹,在智猶迷。

2011/09/12

書影



層層疊疊上瑤臺,
幾度呼童掃不開。
剛被太陽收拾去,
卻教明月送將來。

----東坡詩句
 

以單一書寫過程所完成的書法作品,可以記錄從書寫到完成這片段時間中想法。當然這裡必須留心書寫行為是有意識的產出,不是單純作為抄寫過程而存在。書寫與書者的想法隨著時間更迭,想要去保留更替的特質該如何處理?

印象畫派使用鮮活色彩去反映光影的燦爛,在流轉光影下體現了一段精彩。時間因為有了陽光而產生陰影,而陰影的緩慢移動,已足以讓畫筆在瞬間改變下筆的位置,在間斷的筆觸底下,投射出關照的物象,時間宛若跳動的色塊,在順理成章之餘,更添加翻轉的可能,讓時間與空間不斷衍生。畢卡索將來自非洲雕像特有的活力,轉成他個人的養分,也讓畫作中人物的變形,恰如一段靜與動的歷程,在畫布上敘述作者與對象之間的微妙關係。

書寫本身即存有著時間元素,只不過這一特質與書寫本身的關係結構極為脆弱,大抵筆畫行進間快慢的行為所產生的時間意義,多數細微而難以覺察,除非一再刻意紀錄。也無怪乎書者都未能將此因子視之為成就作品的重要關鍵,更遑論在關照作品之時,將之納入討論範圍之內。觀看作品多是脫離原有的時間意義,重新以自身的預期去解讀書寫者的種種可能。時間存在意涵被剝離,書作如同從作者所處的環境孤立出來,成就作品的時間意義,不是用來標列作品完成過程的艱辛與難堪,而是成就了事件自身。被放逐的書寫時間在漫漫長河中消失,以至於所能關心的便只剩下更大範圍的時代--被泛稱的意義。

被剝離的時間,其實從未消失。 猶如夜幕底下的路燈,依舊保有微弱的光環。

2011/08/05

上邪

上邪
我欲與君相知
長命無絕衰
山無陵
江水為竭
冬雷震震
夏雨雪
天地合
乃敢與君絕